雨中情

因为报新东方的教室离学校还是有些距离,所以把LG的车借来(特别鸣谢~~),每天都要花一个小时在路上,大太阳也就算了,最怕就是指不定的暴雨了

今天的汪叔叔讲作文,由于提前上课,所以也提前下课,可是才骑了五分钟,豆大的雨点打将下来,我和扎江促不及防,好在路上扎江发现了一个兰州面馆,对于没吃晚饭的我们,没有比这更好的避雨地方了

第一次来这个小店,感觉和其他的兰州面馆区别不打,一样的菜式和摆设,只是价格比学校旁的便宜一元钱,打点小店的貌似是一家人,不过只有母女和弟弟三人,好在店里人不多,三个人勉强忙的过来,女儿拉面,母亲做菜,弟弟跑腿打杂,本来还想知道父亲去哪了呢,一看墙就知道了,这只是一家分店,可能因为生意,不得不分开吧

我和扎江照旧吃的是炒刀削,而小店居然连面团都没怎么准备,女儿临时取出部分面粉做刀削用的面团,母亲则端出两碗温汤,门外则是雷雨交加,丝毫没有停的意思

面还是吃的挺快的,因为没什么人的缘故,弟弟跑上楼休息去了,而我和扎江则坐在店里等雨,直到店里只剩我们两个客人,和母女两

差不多过10点了,基本小店也没生意了,所以女儿把手机拿出来打电话,不过显然不是打给男朋友,应该是打给亲戚吧,有说有笑,然后不时把电话递给母亲,虽然说的话是我一句不懂的维语,但依稀能听出其中的暖意

突然想到自己,离家之日长,居家之日短,电话也很少给家里挂一个,并不是不想家,不爱家,只是每次拿起话筒,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天气热不热”.”吃的好不好”,”还有钱用吗”,”要老爸接电话吗”;而我,只能用”好”来回答,父母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早可以独当一面,而我则还是在父母的庇护下缓慢的成长,丝毫不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雨依旧没有停的意思,我用包里的塑料袋把书包里的书裹起来,然后和扎江一起扎入雨中

回到寝室,发现头发湿了,眼镜湿了,衣服湿了,包湿了

不过,书并没有湿

很多时候,很多东西都可以湿掉,但有些东西是不能湿的

更多时候,更多东西都可以失掉,但有些东西是不能失的

谨献给:

在为我和老妈操劳的老爸,照顾着老爸的并为我担忧的老妈,以及深爱着老爸老妈的我

考试后就是大四的生活,关于未来,有些迷茫,已经有同学为了校外的挂职锻炼放弃校内的实习,而也有像我一样的准备考研的(内心还是静不下来)

未来究竟在哪个角落等着我们,又是哪个精灵来告诉我呢

考试后知道了自己的分数,又是不高不低

考试后出梅了,气温高到我想逃跑回家了

考试后就发现需要弄的事情太多了,信誓旦旦的围棋真的好难坚持啊

考试后报了新东方的英语,每天6个小时,再可爱的师太也会让我累趴

什么都不想做,不想吃饭,不想睡觉,不想洗衣服,不想出去,不想停留

我被困了

困在对成绩的执着和堕落

困在对个性的张扬和收敛

困在对未来的追求和放纵

困在对别人的认可和鄙夷

困在对自己节奏的掌握和失调

困在眩晕的阳光和闷湿的空气中

最惨的是我真的困了

真的有精灵吗?

能叫醒我吗?

能告诉我幸福的方向吗?

我的金黄篱笆在何处?

保佑我!保佑我!


新浪上写了几年博客,加了很多音乐链接,很多链接都失效了,这篇倒还在,贾立怡-《精灵》

2014-6-24

灵儿,又见灵儿

今天去看China Joy了,每年的观众数量都在提升,但感觉游戏的质量反而在下降,而以往的单机游戏,现在想化石一样难觅了,我去的目的主要是想窥探下8-1上市的仙剑4的情况,没想到寰宇之星居然没参展,本来还想讨姚仙的签名呢,实在是打击…

不过随着网络游戏的泛滥,单机的旗帜仙剑也改变了战略出网游了,仙剑其实2001年就打算推出online游戏了,不过当时技术不成熟,所以推迟到了现在,这次作为发行商的久游网的对它的推广力度只能算差强人意吧,连海报都不送,不过有一件事让我没白来,就是灵儿

仙灵岛上别洞天

池中孤莲伴月眠

一朝风雨落水面

原君拾得惜相怜

她那悠悠一站,犹如兰花隐幽谷,水仙出浮萍,一时间我也分不清她是灵儿,还是灵儿是她,放一张灵儿的背影,给大家一点想象的空间(后面的脚是月如的…)

关于灵儿,太多话在口边,就是说不出,仙剑里灵儿是最悲情的角色,而我,最后选择的也会是月如(一直不敢写关于仙剑的东西,生怕会写不好而破坏她,这里也不多写了,就事论事)

展览的show girl数量惊人,而且就质量来说恐怕也是罕有,同去的扎江,小艾,本都不是好色之人,依旧被MM们所打动,吩咐我拍照…

不过路过仙剑online时,看到了三人cos,还是被震撼到了,尤其是灵儿的cos者,说漂亮的话其实也是勉强吧(老黄看了相片说还没我们班女生漂亮),但非常胜任灵儿的角色,相比逍遥(服装太差还染发)和月如(长相和气质都差了好远)

做点小广告吧

诗是姚仙提的,值得留意的是,灵儿手是透明的,逍遥的鬓角是斑白的

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8-1号仙四上市和仙OL的等待了,我续写的仙剑看来是完不成进度了,但我还是会慢慢写下去,祭奠逍遥,灵儿,月如,以及那一段段值得感动的爱恋

棋姿-七月偶感(关于习惯)

习惯,在生物学上就是反射,是人类适应自然的一种改进,比如疼痛

但习惯却不仅仅是只有好的一面,很多时候习惯是束缚自己罪魁

人类史上的就不多说了,说说身边的吧

1.这几天开始看从图书馆里翻出来的围棋书了,突然发现在介绍规则之前,有个更让我头痛的问题,就是棋姿了

算来围棋可能也算是唯一对姿势也要要求的棋类了,正襟危坐是起码的,最让我ORZ的是下棋的手姿了

看过很多围棋高手做的广告,比如常昊和聂卫平,他们在广告上下棋都是食指和中指夹棋,作思考状,这是我比较讨厌的,仿佛是在耍帅一样,九段也就算了,要是一般人和我这么下,我一定会嗤之以鼻,我下棋的姿势就是大拇指和食指执棋,将棋”摁”在棋盘上,以示自己的”卑微”…

不过书上说的把我击倒了

食指和中指夹棋的手势是基本的,而大拇指和食指是很低俗甚至是没礼貌的ORZ…

没办法,自己想办法纠正一下,不过好象改不了,不光因为我这么下围棋都十多年了,还因为下其他棋都是大拇指和食指的,习惯养成了就难以更改了

2.爱的习惯,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爱,所以爱的习惯最深最难改

有的人习惯表达,习惯热烈,习惯激情

有的人习惯隐埋,习惯平淡,习惯理智

而一旦爱的习惯确定,就很难改变了,所以期望花花公子变的钟情专一,希望又土又木工科男变的浪漫洒脱,基本是不现实了

3.也有一种说法是初恋确定一个人爱的习惯,生物学上可以叫做映随,这一点我是举双手同意的,你可以忘记你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说话,第一次写字,但你有办法忘记你的第一次爱的人吗

所有的男孩都有粗糙(程度上有区别,比如我就比较多)的一面,但面对曾经的初恋或者像初恋对象的人时,脸上那一抹红是最细腻的,所以当老黄遇上孙艺珍,钢遇上全智贤,小黑遇上宋慧乔,我遇上文根英,虽然我们爱的习惯不同,但并不妨碍我们一起脸红

结:

关于习惯要不要改,我是说不清了,不过我倾向于不改,一来改得了就不叫习惯了,二来能改过去的话,难免有一天会改回来,三来我懒

所以棋姿的习惯我不改了,反正不和高手下,而且标准的棋姿本来就是一种习惯,凭什么我改

所以爱的习惯我也不改了,像鹿丸同志学习

所以我的粗糙我也不改了,我最怕的就是同质化,大家一样的粗糙一样的细腻,喜欢同一个人,这个世界没办法想象了呵呵

难念的经

难念的经

第一次就把型打的差不多了,时间非常充裕,比较郁闷的是我选的是关羽夜读春秋,所以必须用钢丝来固定,可惜钢丝弄短了…..

还是第一次,从背部看是不是很伟岸啊哈哈

第二次了,完善了一些细节,注意的是关羽的左脚,我特意美化过了,可惜后面小师傅帮我发模的时候只注意上半身了….

还是第二次,胡子和盔甲还没有好好修饰,时间还非常多呵呵

后面两次我用相机拍了,暂时放不上来…

最后感觉上还是挺不错的,整体来看,这学期我雕的四个都是被雕率很高的对象

第一个是老师要求的老人头,第二个是观音,第三个是自雕像(半路变菲戈了…),第四个是关羽,算是中国古典雕塑里比较热门的了

中间的课我每堂都去,享受着幼儿园里未尽兴的欢乐,而作业也让我比较满意,比老师或者专业的固然差了很多,但让我多理解了一些艺术并融入其中,自得其乐

最后的关老爷子让小师傅帮我发模了,小师傅的妻子看了说很帅的作品,我也这么认为,不过最后,老师还是给了我一个中,让我伤心了良久,都说科学来不得一丝马虎,而艺术在我看来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并不好用成绩来表达,所以用中来评价我的热情和精神,我是难以接受了

关老爷子(我比较倾向于称呼他为二叔)被认为武圣,因其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水淹七军,过五关斩六江,但这其实也并不重要,三英战吕布中关老爷子丝毫没有一丝上风,但他还是以忠孝仁义成了大家心中公认的武圣,即便英雄气短,此生亦可谓无憾

如此说来,我亦无憾!!!

棋师

棋的种类算来,可能有近百种,但算来,我最早接触的就是围棋了,主要是老爸当时精通近乎所有的棋牌类游戏,而他教我下围棋的时候,我连字都认不得,所以象棋就免了,暗合天道,而形式又相对简单的围棋就成了最好的教授棋类

而围棋貌似是老爸比较弱的项目,所以老爸也不怎么教我,其实应该是当时我实在太小,他就算精通恐怕我也听不懂了….

从老爸那我只学到了最基本的围棋规则,比如吃子,以及关于打劫的一点点知识(打劫到现在其实我也没弄很懂)

而后来读书了,老爸就开始教我下象棋了,我和老妈一起学的,和围棋不一样,象棋的上手很快,下起来也不用很久,所以成了我和老妈平时最喜欢的娱乐(我和老妈从不敢和老爸下…)因为和老妈一直切磋,当时我的象棋水平还可以,基本上对老妈的胜率在70%以上,象棋里我最爱用马,以至于后来老妈怕我的马结果用双炮换我双马,或者要我让一马,不过最风光的一次是下赢过当时的副行长,被传为佳话,不过围棋自此也被荒废了

在后来是小学,当时同班的松常来我家玩,考虑他象棋实在太弱,我和他下五子棋,后来五子实在下腻味了,就下围棋了,当时我们两个的水平都差不多,只知道吃子,造眼,所以每一盘下的都无聊直至,你抢一边我抢一边,然后最后收官看运气

当时我的棋风(如果算的话),受爱吃子的影响,所以第一手占天元,因为天元居中,往4个方向都可以打,这种走大模样棋的方法和日本围棋史上有伟大的门外汉之称的吴清源的师傅一样呵呵(在实际的走法中,围棋有金角银边的说法,应该先占住边角,以为根据地,然后徐徐内进,而如果一开始就往中间发展,很容易腹背受敌)

和松下了一个暑假,一点长进都没有,当时只知道自己棋力差,但欺负松还是有余的,所以自认为同龄人中水平还可以的

至高中,有一次和浩去恺家玩,说起下围棋,我自信满满,要以一敌二,结果光恺一人,就把我的大模样棋杀的惨败而归,放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此封刀,五年内再未碰过围棋

围棋界有句俗语:如果你二十岁还未成为国手,你就一辈子都不可能成为国手了

所以二十一了,可以释怀了

棋师

其实关于围棋,第一篇应该是这一篇

还是在考试前,就收到下学期选课的统治,受H&C的影响,在选过了水彩素描(阿久),雕塑(森田)后我想选陶艺(山田)的,不过考虑到下学期的大四,还是放弃了

不过在选修列表上看到一个吸引我的词组,围棋,授课老师是杜宇峰

一查方知此人是复旦的,三段选手,拿过应氏杯大学生组的冠军,给电视台做围棋的解说节目,基本上来说是围棋这门选修老师的绝佳人选

不过权宜了一下,还是没选,下学期跟着道长去旁听吧

一时之间,关于围棋的很多思考和回忆喷涌而出

也趁这个热情看了吴清源的自传

也趁这个热情买了一副还算比较贵的围棋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

也趁这个热情苦口婆心的邀了很多同学来学围棋

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然则二十弱冠,明是非,辩黑白之时也~~!

棋友

有了棋材后,突然发现了个比棋材更重要的东西,就是—-谁来陪我下棋


问同去买棋的扎江

我:扎江,学围棋吧…

扎江:你自己下去吧….


问老黄

我:老黄,学围棋吧…

老黄:你XX


问在寝室的陆班

我:陆班,学围棋吧…

陆班:流汗….你问道长吧,他选了下学期的围棋


我怎么没想到,要说到围棋,一定要有一定气质的人才能下,哈哈,鼓动道长

我:道长,陪我下棋吧

道长:我不会的啊

我:我也不会啊,一起学的啊

道长:可以考虑下(我就像三国群英传里招到孔明一样爽哈哈)


再考虑下比较有气质的还有丁丁

我:丁丁,暑假陪我下棋吧

丁丁:我不会的啊

我:我也不会啊,一起学的啊

丁丁:那你先学,学好了教我

我:一起学多好啊,为什么要我先学

丁丁:我最爽的一次是和一个象棋二段下象棋,最后把他杀的片甲不留

我:狂流汗(此人乱世必为枭雄耳)

棋材

昨天和扎江去南京路,因为想好这个暑假自学下围棋的,本来打算到超市里去买一副,结果扎江说福州路才是总部,一想也对,就这买好了

随便挑了家文体用品店进去问问,其实店面上并没有围棋,不过一问,老板说要好的还是要一般的,好的是用胶酯做的,要300多,,,,还是算了吧,就说要一般的,老板拿出两副,一副是有机玻璃的(28),一副是磨沙的(78)

围棋的材料素来有讲究,而我比较喜欢的是木材,最顶级的围棋应该是檀香木所磨制,而且要保证颗颗大小相同,黑白颜色均一,而棋型除要圆,还有就是要两面都是曲面,中国的棋都是一面曲一面平,虽说是方便了摆棋,但味道差了很多,好的棋子应该是值得在手中把玩的,要是一把玻璃子,我会伤心的…

而老板推荐的有机玻璃棋和我家最早的是相同的,不过我家的还稍微好些,比如是用纸盒,然后子是很光滑的,而老板的这副是塑料盒(和尼龙并列我最讨厌的材料),而且搞笑的子大小不一,而且个别子甚至因为用料粗糙而割手,让我愤慨不以,这种棋做出来简直是玷污围棋这门艺术,也是对材料的浪费!

而另一副稍微好一些,是用藤条编的筐子,里面的子因为磨沙,拿在手里还是很有质感的,但做工还是略显粗糙,有些子还是坑坑洼洼,但比前面的好多了,可惜的就是我是MVB,居然也没还价,也没再去看看其他店里的棋,就直接买下这副了…被同去的扎江笑话了,而且买东西的顺序也弄错了,提着3-4斤重的棋逛了5个多小时….

不过比起食物和衣服之类,还是觉得围棋划算,下上一百年都不会坏的,可惜不是檀香木啊,听说此木与人接触越久,其香越远,不过那价钱估计是78一个子了….(78*361=28000多啊….)

L的答案

上回且说到我的初步推理,可惜的是凶手并没给我更多的时间,午饭前就发短信来威胁我…答案也是这个时候被揭晓的,在知道答案的前提下,让我们再来一次推理

此次推理我最大的失败就在于过于强调发件人的身份,却疏忽了一点,发件人和凶手可以不为一人,所以要把前面的推理重来一遍

既然人难以确定,从东西来分析最为容易和合理了,包裹和CD正是最好的突破点

凶手的目的其实比较明确(我生日….),不过他选择6-30号寄出,从时间和距离来看,说明凶手是离上海非常远的地方,即便从家里寄东西,两天也足矣,凶手考虑到时差就提前寄出

还有就是久石让的CD,曾经和老黄有过一次探讨,送礼物的观点,老黄喜欢送别人喜欢的东西,我则倾向于送自己喜欢的东西给别人,当然这只是纯粹的探讨,实际中,送两个人都喜欢的东西就可以了,而我认识的人里喜欢久石让的不足5人


可惜的是凶手给我时间太少了,三个小时的推理时间….我失败了

结合上面的分析,凶手缩定于一人—老吴

推理结束,然后发现我早该猜出来了,每年都是

Page 32 of 37